欢迎来到五音戏传承基地
收藏本站

专业团体

淄博五音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过大年大戏

作者:田德成    发布时间:2019-07-07

  第一场演出剧目《御河桥》。

 

  杨子,八零后年轻演员的迅速成长。

  中国网讯23岁的杨子是淄博市五音戏剧院一名年轻的演员,过年只与家人在家团聚了短短几天,就在大年初四一早怀着对家的眷恋,从聊城莘县踏上返淄的旅程。因为没有直达车,她与人合伙拼车赶到济南,然后再转搭车到淄博。这趟行程走得很辗转很曲折,九个小时之后,她才回到了淄博的住所。初五一大早,杨子和剧院和同事们早早集合,然后赶到他们新年演出的第一站—乔庄社区,在寒风中搭建戏台,包头化妆,开始了春节后第一场演出。

  寒风中室外的露天演出,对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都是一种考验。大年初五,人们还在忙着走亲访友的日子,但是那些热爱传统戏曲的老年人仍然坚持在台下坐着。追随着阳光的温暖,他们上午坐在舞台靠西一点的位置,到了下午,他们又集中挪到了舞台的东面。他们很珍惜这一年中难得的看戏的机会。当记者采访的镜头对着他们时,他们都抢着说,这戏演得好,好听又好看,真想多看几场。

 

  后台的化妆间临时设在社区的幼儿园里,里面暖气很热,演员们换完服装就要跑出去到几十米远外的舞台旁边候场。

 

  年长的观众目睹和见证了五音人在舞台上在艰苦环境恶劣天气中的坚守,见证了年轻的、有文化的大学生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探索,也见证了一批优秀的老演员陆续退休,离开舞台。

  中午演职人员的午餐是在一家小餐馆里,原本冷清的小餐馆也许是第一天才开门营业,菜是现炒的热菜,上的馒头却是又硬又凉的,初五这天,恰巧是崔星明副院长的生日,开饭时有同事买回了生日蛋糕放在一旁。大家用各种腔调一遍又一遍唱着生日快乐歌,一顿饭吃得气氛非常热烈也非常快捷。蛋糕来不及吃,又被提到了后台的化妆间,在那里被大家分而食之。后台的化妆间临时设在社区的幼儿园里,里面暖气很热,演员们换完服装就要跑出去到几十米远外的舞台旁边候场。

  一个来小时的午休时间,他们也没有地方可以午睡,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天,崔院长没有来得及吃他的生日蛋糕,就又跑到舞台那里去前后照应了。在这个演出队伍里,你看不出哪是领导哪是兵,大家除了演员乐手之外的身份,还是剧务,勤杂工等等。这位年届五旬精明干练的副院长,曾经活跃在舞台上倾倒过无数戏迷的英俊小生,如今已不怎么上台,他每次带队演出,总是身先士卒,搬搬抬抬,爬高爬低,是演出队伍里最忙的一个。这已是崔院长在演出现场过第36个生日了。

  从艺这么多年来,每到过年必下乡演出。不过他并不孤单,他的家人也在这个队伍里。他的妻子秦建萍老师,也是唱了一辈子五音戏的国家一级演员,儿子崔庚毕业后也进了五音戏剧院工作,现在是乐队的演奏员,一家人工作在一起,再苦再累,也是过团圆年。

  和崔院长家一样的家庭,在这个几十个人组成的演出队伍里还有好几个,朱素霞老师夫妻俩,一个干演员,一个干乐队,杨子的表哥史晓睿和崔娟是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史晓睿的弟弟和父亲也都是演员,史晓睿的妈妈原来是管服装的,刚刚退休,今年这一大家子出来就缺了她。

  还有,听说乐队的鼓手孙老师的儿子、二胡张老师的儿子,都子承父业,进了乐队……了解了这些内幕,就不难明白,这个演出团队为何这样默契和谐了,因为有暖人的友情、爱情、亲情,一个大家庭里的相依相扶,再苦再累,也是开心快乐,笑声不断的。

 

  化妆间的午休。一个来小时的午休时间,他们也没有地方可以午睡,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天

 

  初五这天,恰巧是崔星明副院长的生日,开饭时有同事买回了生日蛋糕放在一旁。

  连续几年追随着五音戏下乡演出,目睹和见证了五音人在舞台上在艰苦环境恶劣天气中的坚守,见证了那些老年观众对于传统戏曲的喜爱,见证了年轻的、有文化的大学生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探索,也见证了一批优秀的老演员陆续退休,离开舞台,见证了那些和杨子一样的八零后年轻演员的迅速成长。

  在和演员们、观众们的交谈中,一种隐隐的担忧始终伴随着我。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五音戏是发源并流传于淄博地区的地方戏,全国独剧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这个剧种和全国许许多的地方戏一样,也面临着观众流失、演出市场萎缩、人者缺乏等困境,五音戏剧院这家惟一的五音戏专业演出团体,也和众多演出院团一样面临即将到来的体制改革等压力。作为淄博的一个文化品牌,五音戏的传承和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演出院团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从初六开始,天气预报又有降温,而五音戏的流动演出,一场接一场,要持续半个月之久,他们的舞台,散落在市内各个乡村和社区。

  

 

Copyright © 2018 - 2021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