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音戏传承基地
收藏本站

专业团体

五音戏相关论文

作者:陈云飞    发布时间:2019-07-07

五音戏,属于西路肘鼓子系统声腔,是产生于山东省章丘青野一带,流行于齐鲁大地等山东中部地区的民间地方戏曲,约产生于清代中叶乾隆年间,距今约有两百多年或者三百年的历史.它以其婉转、朴实简约、极具民间口头文学特点的表演和唱腔风格在山东省内跃居肘鼓子腔系之龙头地位,然而这一音乐现象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通过对五音戏历史资料的调研和对刘洪早先生的实地采访,阐述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齐蒲文化与五音戏的形成发展之间的关系.

1.五音戏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

五音戏形成于龙山文化圈,这里有中华文化的源头——西河文化,经过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之后,这里揭开了文明的序幕,迎来了龙山文化,这里是原始的积淀,文化的基石.距今8000多年的西河文化发祥地章丘,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章丘文化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之如此丰厚,为五音戏的形成铺垫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经笔者实地采风考察,五音戏的起源之地章丘东临淄博,西靠济南,南望泰山,北临黄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周边城市的博山陶瓷业与周村丝绸业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当地冶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必定会一定程度地带动艺术的发展.该地域还环有淄河、小清河、孝妇河、潍河等当地百姓饮水、灌溉之源,另有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形,丰富的河流地域、便利的交通条件、肥沃的土地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五音戏的孕育与接受提供了相当优越的地理环境.《史记·货值烈传》载有“齐带山海,膏壤二千里".具备了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条件优越的地理环境,这些客观因素为五音戏逐步由秧歌腔到小戏最后发展成具备成熟唱腔体制的板腔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五音戏与齐文化

五音戏流行在具有800年历史之久的齐文化地带,而齐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儒家礼仪、道法相提,百家争鸣,浓郁的文化氛围也不乏美音美乐的存在,至善至美的韶乐便是其中代表.随着齐国社会的稳定、繁荣与发展,各大王侯将相在自己庭院圈养乐队,这便促进了音乐在齐国的发展;在民间也逐渐形成了小调、民间说唱等艺术形式,这也为五音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人们的音乐审美性也逐渐提高,这为齐文化地带的人们接受五音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使得它扎根于浓郁的齐文化地带.

五音戏的发展与淄博当地的浓郁的齐文化是分不开的.齐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注重家庭观念,而五音戏中很多剧目也是以家庭观念为题材,这正与儒家思想相呼应,如剧目《唐二怕婆》、《皮有子上吊》、《砸棉花车》等等.五音戏传统剧目注重宣扬 道德,尊老爱幼,倡导善有善报,这与儒家“真善美”思想相辅相成,这类题材的剧目有《墙头记》、《安安送米》等.五音戏素材也有以婆媳关系,爱情,勇敢为主,类题材的剧目有《亲家婆顶嘴》、《王二姐思夫》等.齐文化素有“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主内的女人们闲来无事,听戏便成为她们最大的乐事.五音戏的这些题材大多来源于农村的现实生活,这些戏对她们来讲可谓是具有巨大吸引力,女人们往往将自己的思想寄托于戏中的某个人物身上,遇上不能自已的情节时甚是边看边哭边骂,女人们陶醉在戏中忘乎所以,所以五音戏又有“栓老婆橛子”之称,而妇女喜爱后也会推荐给自己丈夫,这也是五音戏之所以在淄博地区广泛流传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1957,赵云生等若干五音戏研究者将蒲先生的俚曲《墙头记》反复推敲改编,将五音戏与淄博当地的蒲文化巧妙的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新作品.至今五音戏演出的聊斋剧目主要有《胭脂》、《姊妹易嫁》、《翠霞》、《乔女》、《窦女》和《续黄粱》1.这些剧目没有照搬聊斋故事,而是根据需要进行了一些改编,这使得戏剧有了更强的舞台表达效果.此外五音戏剧团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着手开发蒲文化中的音乐,套俚曲的曲调编排五音戏的戏,如比较有代表性的俚曲曲牌有[耍孩儿][玉娥郎][呀呀油].


本篇论文来自 http://www.tjhyzyxy.com/wenhua/yswh/451918.html

五音戏在21世纪更注重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借鉴蒲文化,融入迷笛音乐和交响乐伴奏手法,2004年首次举办大型五音戏交响乐演唱会暨五音戏精选唱段专辑《五音神韵》,开创了山东省地方戏与交响乐结合的先河;采用歌伴舞形式创作演出了《人杰地灵好淄博》、《彩虹明珠》、《沂蒙情怀》、《咏梅》等,受到领导和观众的好评;《翠霞》于2004年获得淄博市精品工程奖;《红色罚款单》于2005年获得山东省地方戏剧目二等奖;同年《清莲(廉)颂》获得优秀奖;新编聊斋轻喜剧《云翠仙》公演,2007年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获山东省委宣传部首届山东泰山文艺奖二等奖;2009年获山东省文化厅文化创新奖入围项目提名.

综上所述,章丘一带的人文、地理环境,齐文化,蒲文化,对五音戏的孕育、形成、发展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影响.五音戏已于2006年成功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一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更多的五音戏爱好者的共同努力,愿这朵地方戏曲奇葩,能在齐鲁大地上愈开愈烈!

 

Copyright © 2018 - 2021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