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音戏传承基地
收藏本站

走进校园

校园文化对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实践

作者:陈云飞    发布时间:2019-07-07

拓展学生成长成材的渠道,让学生在学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培养有品质、有气质、有素质的好学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探索特色办学,提升办学品味,建设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上,文祖镇大寨小学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挂牌成立了章丘市五音戏剧团教学基地大寨小学樱桃五音剧团,成为深化改革的破冰之旅。

  草根剧团  带来文化盛宴

  去年1231日下午,大寨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旦联欢会,市青野五音戏剧团在大寨小学举办了一场五音戏教学示范演出,演出剧目为传统剧目《丁僧扫雪》。

  寒冷掩不住热情。华丽的扮相,优美的唱腔,俏皮的演出,不仅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更是引来了周边群众的高度关注;婶子大娘做演员,村俗俚语成戏文,把真善美的价值观演绎的活灵活现,深入浅出。同学们和围观群众发出一阵阵的欢笑声、鼓掌声、喝彩声。此次演出为大寨小学的师生们在新年来临之际带来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拯救非遗  成就双赢联姻

  五音戏是山东地区的独有汉族戏曲剧种,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源于文祖青野,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2006520日,五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野五音戏剧团也曾经在滚滚经济大潮中几度沉浮,最近几年才稍有露面。如今能够上台演出的草根演员,年龄最小的也已经接近50岁了,生存已是青黄不接,发展必须自谋出路。

  校园文化建设或许就应该把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起来,形成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此,大寨小学历经几年的考证和协调,站在传承非遗文化、建设文化校园、培养三有学生的高度上,与青野五音戏剧团联手,挂牌成立了章丘市五音戏剧团教学基地大寨小学樱桃五音剧团,不仅实现了五音戏进校园,民间文化进校园,更重要的是不久的将来,五音戏将会从校园中走向社会,实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有力开发、发扬光大,更是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搭建了一个平台。

  创新教学  培养三有学生

  其实,把五音戏请进校园,在大寨小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这里毕竟是五音戏的发源地,有着丰厚的人文基础。这里年龄较长的老师们大都有这口爱好,闲暇之余,操起胡琴就能拉上一段;就着旋律就能来上几口。可是,五音戏毕竟是民间的小剧种,流传范围较窄,也没有得到过较好的传承,没有存世的教材,对此,大寨小学的黄校长也有自己清醒地认识,他说,首先要让五音戏活下来,其次是让更多的人喜欢他,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来自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

  为此,他们和青野五音戏剧团协商后,确定针对有爱好、自愿学的同学进行免费的培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每年安排45天,每天进行7个课时,器材器械、服装道具临时都有剧团支持,自己学校的老师也可以进行义务辅导。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发挥发掘戏曲艺术的独特育人功能。戏曲艺术本身蕴含很多教化人、滋养人的因素,既有国学滋养,历史传导,也有道德教化,意志锤炼。戏曲的文言文、诗词对学生有熏陶式的培养,这是文化传承;在历史方面,看戏讲史,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道德评价,对人有深层教化作用,这是以史为鉴;艺术专业的成长成才需要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同时锻炼了较强的意志力,这是玉汝于成。

  或许,教会了学生唱五音戏,只是培养了学生将来的一个业余爱好,是现在教学的副产品,但是对于培养有品质、有气质、有素质的好学生,未必不是一条生动而有趣的道路。 

 

Copyright © 2018 - 2021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