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音戏传承基地
收藏本站

走进校园

探访五音戏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五音戏传承基地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7-04

 

张店区实验中学六年级十班 李雪萌

 

与五音戏结缘,不得不说起我的母校华侨城小学,2015 年华侨城小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进校园,成立了五音戏社团。使我有幸了解到五音戏,后来加入到淄博市文化馆小百花艺术团跟随刘爱琴老师,从此开启了对五音戏的学习探索之路。五音戏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传统戏剧。

五音戏是全国的独有剧种,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2006 年,五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音戏表演时一般是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2018928日刘爱琴老师前往甘肃张掖市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化较多。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假嗓翻高,称为"云遮月",曲调优美质朴,适于抒发多种感情。五音戏的剧词,生活气息、乡土色彩浓厚,群众词汇丰富,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后经发展增添了文场伴奏,剧目也更为丰富刘爱琴老师是五音泰斗邓洪山(鲜樱桃)的弟子,上世纪 50 年代初,五音泰斗邓洪山先生饰演的二姑娘”,与其饰演王小的女儿邓秀珠合作演出的《王小赶脚》深入人心,两人的反串一直被五音戏爱好者们视为经典。刘爱琴老师“跟着‘鲜樱桃’学戏,听他那甜美动听的唱腔,看到他传神的表演,在塑造人物方面的细腻、朴实、生动,被那种五音戏艺术的独到之美深深触动着。正是恩师的口传身授,让她对五音戏更加痴迷,助她在青年时代牢牢打下了基本功。

2006 ,刚刚 50 ,刘爱琴老师从自己热爱的岗位上退休了,但早已把五音戏当成终生事业的她却并未放弃那份执着与热爱。她开始探索这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的传承与传播。2011 ,刘爱琴老师的五音戏课堂首次走进了小学校园。教学的过程中,她深深体会到要让这门传统艺术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必须真正吸引他们。于是,刘老师开始探索通过一颦一笑、新颖的唱腔、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夸张的动作来展现戏曲表演,让课堂活起来,她独创的发声训练操、掌上组合等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并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就像其他戏曲形式一样,五音戏已盛况不再,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剧种的传承问题。刘老师想,除了专业剧团青年演员的成长,普及五音戏在少儿群体中的影响力,才能使五音戏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刘老师如是说,并一直为之努力着。五音戏不同于其他戏种,口传身授的传承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个好的五音戏演员并不一定会是一位好的传承者,而刘爱琴老师却做到了。

《王小赶脚》、《赵美容观灯》、《拐磨子》这些经典的五音戏传统剧目在她的传承指导下,被孩子们屡次搬上舞台。在各种艺术大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刘爱琴老师近年来培养了多名戏曲小演员,并先后三次获得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充分展示了传统五音戏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

 “我这里拾起了晃杆晃,一个喽斗咳呦嚎。拐磨子俺不怕手腕酸哪。老婆子!咋的咳?俺待说,你说不咋。你听见了吗?俺听见了……”充满了淄博特色风味的唱词唱腔,在欢快明朗的曲调下,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正在快乐地唱着跳着。

由淄博市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巩武威策划,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五音戏传承人、淄博市文化馆小百花艺术团团长刘爱琴带领自己的创作团队,经过长时间摸索,将淄博传统地方戏曲五音戏《拐磨子》的韵律和经典动作融入其中,全新创编成五音戏广播体操。据了解,地方戏创编成课间操,不仅在淄博,在全省也是首创。用做五音戏广播操的方式锻炼身体,不仅能让广播操融入更多元素,还能做到体育和地方戏曲文化传承相结合。学生们像在表演规范的五音戏节目,也像在表演娴熟的舞蹈,同时不乏体育健身的动作。

刘爱琴老师还别出心裁的创编了五音戏、越剧对唱《十八相送》,别有一番风味,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因热爱而坚守,在传承中收获幸福与快乐。已 60 多岁的刘老师每次上课总是神采奕奕,我们总能瞬时陶醉在她那优美的戏曲腔调与神韵下。虽没有正式的与刘老师面对面做采访记录,但是在平时的课上课下,总能听到她给我们讲解传播五音戏的知识。

淄博戏剧家协会主席巩武威用几句诗评价刘爱琴老师和她的五音戏“小百花艺术团”说“薪火相传樱桃鲜,满园梅开贺新年。一生钟情五音戏,掌声鼓舞再扬鞭!”五音戏的大舞台无限宽广,五音戏的传承与创新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被讲述。

Copyright © 2018 - 2021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