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音戏传承基地
收藏本站

走进校园

刘爱琴:琴韵悠扬传五音

作者:五音戏传承基地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7-04

六一前夕,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华侨城小学举行庆六一文艺演出中白书萌和杨广泽演唱的五音戏《王小赶脚》视频。看到学戏才两年时间的白书萌能和同学一起把这一大段唱做并重的小戏演到这样,甚感惊喜。这一天同时还看到了“淄博地方戏曲传承传播中心”、“刘爱琴地方戏曲传承工作室”在华侨城小学揭牌的消息。

禁不住为白书萌高兴,为刘爱琴老师高兴,也为淄博的五音戏高兴!白书萌是我单位同事的孩子。刘爱琴老师是淄博小百花艺术团团长,是从淄博市五音戏剧院退休的一名五音戏演员。五音戏,是深受淄博地区观众喜爱的一个地方剧种。我与五音戏结缘之时,刘老师已经退休两年了。她演过的那些戏和她塑造的那些精彩角色一直无缘得见,只从网上搜到过她为数不多的唱段。但是曾多次听五音戏剧院的演员们提起她,大家都敬佩她对五音戏的热爱、坚持、执着、刻苦、勤奋。

也正是凭着这份热爱,她退休后仍然勤奋不辍,又投身于五音戏的教学和传承工作中。

机缘巧合,前年的时候,同事的孩子白书萌经人介绍拜刘老师为师学戏。拜师宴上,同事忽然想起我与五音戏、五音人之间有着很深的缘分,便叫我赶去与刘爱琴老师一见。

虽说是初次见面,却并不陌生,聊起那些共同熟悉的人、聊起五音戏,聊起戏曲,有说不完的话,可谓一见如故。

虽然退休多年,但是刘老师身上却有种比我们更加年轻蓬勃的活力。她那双炯炯有神会说话的大眼睛,她那精致时尚的打扮,她那种待人亲切热情的态度,给我和同样初次见她的同事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她的言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她对戏曲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

跟刘老师学戏两个月后,白书萌在单位的一次演出活动中登台亮相,顿时让我们眼前一亮。

后来单位组织新年晚会,导演策划了一个戏曲联唱节目,请刘老师来担任指导老师。当时从职工中挑选出来的几个演员没有一点基础——连戏曲爱好者也不是,以前从没有接触过戏曲,开始学唱时一张嘴就跑调。那个情况下大家对这个节目心里都没底。没想到,经过刘老师几个月的训练,他们的唱腔和表演却成了那次晚会舞台上最大的惊喜。当观众们看着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几个同事,穿上戏装,在舞台上变成了光彩照人贾宝玉、林黛玉,豪情万丈的杨子荣,喝得踉踉跄跄的马大宝……从唱腔到表演,还真是那么回事,都觉得大为惊奇。

奇迹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付出。刘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成人比孩子难教。孩子可塑性强,再说跟着她学戏的孩子们都是在艺术方面有点天赋的。而我们公司的那几个职工都是学理工类的成年人,在施工企业工作,基本和文艺不沾边。所以教起来,特别特别难。从基础的发音和气息到每一个吐字里表达的感情,从舞台上步子怎么迈,到每一个动作和眼神的配合,她都一点一点示范,一遍一遍细抠。那几个同事也很用功,走路练唱,没事就琢磨动作,慢慢就进入了状态。

(最惭愧的是叶公好龙的我,本来也准备了一个唱段,但是平时自己听录音学的唱段让刘老师听来,总是有些地方是不对的。她说其实吧,这样唱也能糊弄过去,外行听着也没什么大错。但是,咱们要尽力唱好一点,唱得专业一点。于是,一句一字地纠正,再纠正。我当时被她的严格认真给吓到了。想到形体笨拙的我,过了唱腔这一关,后面还要过表演这一关,当时恰巧还有一大堆挠头的文案工作要做,真的是抽不出来时间和精力来攻克这两个难题。于是,我临阵打了退堂鼓,也错失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现在想起来,还有些遗憾。)

到了演出时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刘老师天不亮就早早起来做准备工作,演出结束很晚才回家。每个演员的服装、化妆、造型都是出自她一人之手,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指导几个人的节目尚且如此认真敬业,可想而知,她带着跟她学戏的几十个孩子们出去演出是多么辛苦。

作为一个唱了三十多年戏的国家一级演员,退休之后拿着不低的退休金,完全可以选择享享清福,逸养天年。但是刘老师却每天坚持练功、练嗓,教学生,做活动,时间被占得满满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她觉得很有意义,所以从不感觉累,而是感到无比充实,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她看上去比很多年轻人的精神状态还要好的秘诀吧。

刘老师名“爱琴”,“琴”里有“五音”。她不仅教五音戏,也能教别的剧种。她担任团长的“小百花艺术团”是淄博市首家戏曲培训中心,目前,正在跟她学戏的孩子已经有60多个。

刘老师这些年一直也在不断地学习、借鉴各个剧种和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通过买相关书籍研究,观看名家教学视频等方法,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表演经验进行创新,在教学上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方法,独创了一套科学的发声训练操和形体组合的训练操,对孩子们进行发声、形体、表演于一体的全方位的培训。这些年,刘老师教的学生不断登上市、省乃至国家级的大舞台演出,还有些孩子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考入专业艺术院校进行深造。孩子们通过学习戏曲,在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在戏曲这座百花园里,刘爱琴是一个辛勤的种花人。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如今已是花开满园,桃李芬芳,还开出了两朵戏曲界瞩目的“小梅花”:2013年,当时年仅10岁的小姑娘寇佳琦和张郁晨,凭借五音戏《王小赶脚》摘取了第十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的小梅花奖。

2016年,她又带着包括白书萌在内的小百花艺术团的十几个孩子,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支代表队参演第二十届小梅花荟萃暨首届小梅花集体节目荟萃,在来自全国的28支优秀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小梅花奖二度梅

近年来,很多人都在感叹戏曲不景气,观众流失,市场萎缩,五音戏作为全国独有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景也不乐观。

但是通过一个学戏的小学生白书萌,我们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家长和孩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白书萌的妹妹还不到三岁,但在姐姐的影响下,居然也能演唱好几段戏曲了,天真童稚的表演非常喜人。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戏曲从娃娃抓起的意义,这些孩子,不正是戏曲未来的希望么?

所谓的文化传承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的过程。

我们欣喜地看到,五音戏不仅有吕凤琴、朱雷声这样的优秀艺术家在舞台上勤于创作倾情奉献,有史晓睿、路萌、崔娟等一大批年轻演员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茁壮成长,还有老艺术家“二度梅”霍俊萍老师和刘爱琴老师这样退休的文艺工作者在舞台下面,和所有的五音人站在一起,通过推动五音戏进校园等活动,为社会培养着未来的戏曲演员和爱好者;还有很多华侨城小学这样的学校,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为孩子们学习传承地方戏曲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还有白书萌、杨广泽这样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通过了解、学习、表演五音戏,影响了身边的一大批人去了解五音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使者。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并不断加大戏曲宣传和普及力度。戏曲进校园,中小学生进剧场等活动的开展恰逢其时。

相信在这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五音戏这朵戏曲百花园里的小花,会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作者简介:

张春玲:作家,山东淄博人,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散文集《散板的行歌》,散文《周村大街的流光浮影》、《张店记忆》、《当年拾过麦穗的孩子都老了》等。

Copyright © 2018 - 2021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